中文/EN
返回
2022/4/11

提升胜任力:庙堂与江湖之间

 

2月底,我给加州整合大学的应用心理学硕士(MAP)的项目做了一次关于《伦理实践》课程的答疑,有很多伙伴问到了关于胜任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关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有的关注心理服务的标准化,还有的关注胜任力的本土化

 

因为问题足够精彩,促使我想借用一篇小文的时间,谈谈目前心理学市场上的胜任力问题。

 

01

庙堂:理想模型

 

在西方主流国家,心理咨询的胜任力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导模型。

 

例如,APA的模型包含6大项和16小项的因素,从专业能力、关系能力、到实践能力,从科学素养、教育能力,再到提升系统(System)的能力

 

这个模型代表着一个“理想”的西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很多高校、学术科研单位都会采纳或借鉴该模型,来培训心理咨询师;临床注册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看到,这一模型所提供的标准虽“居庙堂之高”,但无法“忧其民”

 

它提供的价值标准与背后的精英主义色彩并没有为国内心理学市场提供中坚力量,更多的是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与榜样。

 

我深知,行业发展是多种复杂因素(政策、文化、学科发展等)共同作用的,高标准存在具有必要的意义(我本人就是这样受训的受益者)。

 

但从另一面看,如果每一位咨询师都向着理想化的胜任力标准去努力,恐怕很难满足目前国家的巨大需求。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最大的矛盾莫过于: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与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千人拥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这么算来,全国大约需要140多万心理咨询师。但汇总各方数据与保守估计后,能达到符合胜任力3级(即基本独立职业最低标准)的咨询师不到10万。这还是非常乐观的数据。

 

02

庙堂到江湖:实践建议

 

借由辩证法,我不是站在精英主义的对面(这是一个观点极度容易被投射到极端的时代),而是在思考如何从庙堂走出去,到真正的江湖里,真正地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

 

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是分裂和脱节的,虽然各方都在为化解主要矛盾而努力,但似乎收效甚微;也许我们不得不从江湖上真正的需求出发,看看能做些什么。我有几条浅薄的思考,供同行的批评与讨论:

 

第一, 将胜任力分层,视作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标准。

不同心理服务所需的胜任力不一样,以精神科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热线为例,将三种服务的比较列于下表:

 

 

显然,心理热线的胜任力要求远低于精神科治疗和心理咨询,因此当一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满足了基本会谈技术、基本的心理评估、基本的危机干预技术后,参与到热线中是很理想的发展途径。

 

热线本身就是对于目前优质咨询师稀缺的市场的极大补充,因为它没有空间限制,而且服务成本可控。

 

第二, 建立标准化的心理咨询产品,一定程度上解放咨询师。

将一些重个性、重经验的心理服务(例如诊断评估访谈、心理咨询)转化为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大大缓解主要矛盾。例如,大儒正在开发从心理测评、访谈评估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再到教师培训、家长讲座的全过程、标准化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针对某一确定问题,例如厌学
2标准化:   操作步骤明确、具体,有指导性
3易用性:简单、易操作、门槛低
4、工具化:作为可以快速使用的工具

 

因此,当一位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咨询师在团队中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工作中,又有督导、高级咨询师的配合,那么很多工作不需要动用更高级别咨询师的劳动力,这部分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用作更重要的培训、督导、质量监督等工作。

 

第三, 在培养咨询师的“个性”服务前,先建立“共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培训市场上很多课程高度依赖于讲师IP,而大佬级的心理咨询师往往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们的很多培训适合于已有一定胜任力基础的咨询师,属于前往某一方向精进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新手咨询师并不适合接受这样的培训,道理很简单:没有打好基础。

如果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有可能很多人并不掌握心理咨询的基础概念。

 

您可以试试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试着回答:

(1)PTSD的评估标准有哪些?

(2)共情,情感反映,自我暴露的区别是什么?

(3)来访者的“自我”“情感”到底包含了哪些成分?

 

因此,在心理咨询师的受训过程中,基础的“共性”内容要远比“个性”的内容重要,因为前者提供了大部分人职业成长的基石。“共性”的内容包括:会谈技术,客观材料收集与心理评估,主要流派的基础概念化,咨询目标、计划与过程管理,案例报告的撰写。

 

只有在这些“共性”都打好基础后,我们才真正有资本去发展“个性”,否则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伦理实践》工作坊牟惊雷和梁冠琼两位老师与同学们的合影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7号楼5层
联系电话:010-62793909
邮    箱:service@ezijing.com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报名咨询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