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返回
2022/12/21

MAP学员魏晨:黑暗中的一束光 | 我在CIIS学心理

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MAP)一期班学员魏晨为大家分享了她在CIIS-MAP项目学习的体验和感受。

 

 

1

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的?

 

大家好,我是魏晨,艺名是林默。

 

我是个音乐人,整合型疗愈师,职业心理占星师。从小弹钢琴学音乐,因为十分热爱艺术,本科放弃了北大的名额,进入传媒大学学习电影导演,过去十年签唱片公司发行过4张原创音乐专辑。

 

2012年起,我开始对心理学、灵性修行、宇宙科学等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5年起,先后师从美国、英国、荷兰、尼泊尔、图瓦、台湾等地的多位声音疗愈大师和占星学家,系统的学习实践声音疗愈和专业的心理占星学。

 

2019年,我创立了整合型疗愈工作室【元悦心灵空间】。目前在做的主要是将心理咨询与人本主义占星、声音疗愈、能量疗愈等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整合型疗愈。

不过,不少个案表示说疗愈的过程很像充电,所以我也常常戏称自己是“人肉充电宝”、“职业续命师”。

 

2

希望通过MAP提升自己的哪里?

这个项目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哪里?

 

从小我便对与心灵相连的万事万物有着敏感的感知,十几岁开始懵懵懂懂的阅读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著作。直到上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社会心理学》,心里便一直渴望未来能够有机会深入到专业的心理学领域完整系统的学习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我对这个愿望始终念念不忘,加上那时候人生遇到了很大的转折和变故,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十分痛苦抑郁的状态。而事实上,最亮的光在最深的黑中,当心境几乎跌到谷底的时候,我忽然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正在迅速枯萎的植物,于是一念之转,决定要自救。大概是2013年的时候,在当时的生活中咬牙坚持着努力排除万难,我终于得以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时常觉得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仍然不够系统和完善,十分想进入心理学研究生的学习体系,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在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若能将心理学领域专业系统的知识架构,与东西方深具古老智慧的灵性传承实践整合在一起,帮助更多人走向平和自在的人生,我相信不但是从学术层面、亦是从现实层面在实践着「万物合一」之道

 

频率共振是一种非常奇妙有趣的现象,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遇到了肯威尔伯的著作,从《万物简史》、《一味》、《意识光谱》到《恩宠与勇气》,每一本都令我着迷不已,也因此知道了CIIS。

 

从那时候起,CIIS对于我来说就是殿堂一般的存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0年, 我终于鼓起勇气主动结束了一段让我一度痛不欲生的人生经历,而正巧在这个期间,命中注定般的遇到了CIIS的「应用心理学硕士」项目。对我来说,这一切来的美好的不可思议,那段时间我常常觉得自己在做梦,以至于到入学之后,还是时常会满心欢喜的捧着学生卡翻来覆去的看。

 

3

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如今回忆起当时的那些场景,还是会觉得非常的温暖。而过去的这两年带给我的收获也远远超出了预期。

 

不仅在专业学术层面,我获得了很大的系统性的提升,让我更加受益匪浅的是,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互动,通过课程中一个一个学习小组共建的十分有爱的氛围,我感受到一种非常强大的来自内心的安全感与力量

 

回顾过去的两年12门课,第一学期的压力相对会比较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学术性较强,对论文和作业的要求也比较细致严格。但我依然非常地喜欢这学期的课。从「整合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学会的不只是学科知识,收获的最大的礼物其实是“批判性思考”的方式,迄今为止,Glenn老师提倡的“批判性思考”已经越来越明显的为我的人生带来了更大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自我探究」这门课的Rachael老师是我最爱的老师之一,常觉得她像一只发光的小鹿。在她的课上我屡次感动的热泪盈眶,直到现在都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课上讨论女性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可能性,可爱有趣又很有智慧的Rachael老师以自己为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世俗枷锁、自由自在活自己、全然的爱自己的可能性。那次讨论为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女性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整个学期中,如此令人温暖感动的闪光时刻不胜枚举。

 

「伴侣探究」与「家庭探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前者的主讲老师张沛超是一位很有趣又充满着人生智慧的老师。我多年来一直奉苏轼为男神,张沛超老师的豁达心态让我常常联想到苏轼,直到后来才得知老师也很喜欢苏轼。他的著作《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可谓字字珠玑,处处流露着他的人生智慧。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爱不释手,给身边的很多朋友和个案都推荐过。

 

「性的探究」的课程内容可能相对比较挑战东方学子的接受程度,但非常感恩方刚老师,以一种平和有趣的方式让我们学会放下主流价值观的评判和「卫道士」般先入为主的成见,学会首先去看到人本身。上这门课的期间,我自发录制了几本相关内容的有声书,分享在一些平台上,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以包容、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人。同时,从各处找到了方刚老师的多本著作阅读学习,对方刚老师一直致力于的“反暴力”事业也非常的有共鸣,在学期结束后我加入了一个“反家庭暴力”的公益组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后一年的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教练技术」与「顶点课程」。与前一学年不同的是,这两门课从头至尾都贯穿着实践操作。也正是通过这些分小组的沉浸式体验学习,我与多位同学都建立起很深的感情。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对方、给对方加油打气……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一方面是能够感到来自团体的很强的抱持力和稳稳的承托之感,会感到无论表现如何都能够被全然的接纳,不会被评判……因而开始变得越来越放松自在、越来越勇敢坚定;另一方面是,愈加能够全然的接纳自己的各个面向,而不是固步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试图打造的“雕像”里。这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让我拥有了很多内心的力量,来更加自如和自在地面对世界。尤其是这两年外部环境剧变带来很多挑战,正是有这个团体的存在,让我能够充满力量和勇气地直面黑暗。

 

 

最近我们小组就正在共同创作「顶点课程」的结课艺术展示作品,过程非常的愉快有爱。我们小组的伙伴在分享对团体的愿景时,大家纷纷都表示非常不舍,希望能将这个团体一直延续下去。

 

回想过去的两年常常觉得很感动。许多动人的、直击内心的瞬间历历在目。真的很感谢、也很感恩这两年整个团体、所有的老师同学带给我的温暖与爱。这是远远超越知识和理性层面的一份无比美好的礼物。它使得我们在心中能够长久的保有一颗爱己、爱人的种子,在心中珍藏那些曾于这两年的时光中获得的爱与光,并将它发散出去照亮更多的人。

 

最后,将我们小组同伴都很喜欢的一句话,送给所有即将加入这个学习旅程的伙伴:我们常在黑暗之中,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光。”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2号方正国际大厦5层501
联系电话:010-62793909
邮    箱:service@ezijing.com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 报名咨询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