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教育-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开学至今,因课程强调实操性,所以课程内容直击学员内心,从而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紫荆天空发起#MAP乐享学习#,项目在读的同学们节选了课程中最有感触的部分展开自己的见解、感悟以及个人对该学术板块的思考,在分享的同时享受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
艾扬威
紫荆-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期班在读学员
心理咨询师
壹心理·心理咨询师初阶训练营助教老师
1、伴侣关系里的自体客体需要
张沛超老师的《伴侣探究》课程,从各个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的视角,为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对伴侣关系进行解读。这对于我们在伴侣探究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可以在一个更为完整的心理框架下,去探寻并了解伴侣关系中的问题是因何而生,由何而来,如何表现,应该从何入手。
探索伴侣关系的互动模式是如何形成的,首先要看到每个个体在关系里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些需要,以及伴侣中的另一方是如何回应这些需要的。
从自体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每个人都有三极自体:雄心极、理想化极和孪生极,分别对应不同的自体客体需要。
雄心极对应的自体客体需要是:“我是好的,需要你的认可”;理想化极对应的自体客体需要是:“你是好的,我要和你在一起”;孪生极对应的自体客体需要是:“你要和我一样”。伴侣双方如果彼此都可以看到并理解对方的自体客体需要,并给予积极的镜映回应,就会让彼此都在伴侣关系中处于稳定的自体状态,从而发展出积极的互动模式和紧密的情感联结。
我本人是EFT伴侣关系治疗取向的咨询师,同时也在学习自体心理学,所以看到张沛超老师基于自体心理学视角对伴侣关系的解读,会深有同感。这样整合式的视角是我在以往的心理学学习中不曾体验的,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体验,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在心理学学习与实践应用中也大为获益。
2、咨询师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角色:教练
王继堃老师在《家庭探究》的课程中,为我们介绍了鲍文系统家庭治疗,其中对于咨询师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角色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义:教练。因为与传统心理咨询一对一的治疗模式不同,家庭治疗面对的是一个家庭整体,每一位家庭成员组成了一个team,而咨询师需要更为客观的判断家庭关系、每位家庭成员的状态,理清家庭成员之间情绪发生的过程,避免和拒绝卷入到三角关系,向家庭成员教授情绪系统管理的功能,还要为家庭成员树立榜样,示范良好的自我分化功能水平。
在王老师的讲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家庭关系的彼此互动与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每个家庭成员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家庭理论不仅适用于整个家庭的治疗,也适用于家庭背景下的个体治疗以及夫妻治疗。
加州整合大学的课程在不同的主题领域中对各心理学派理论观念的整合,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拓展了我的视野。这种兼具包容性、开放性、反思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在此由衷的感谢紫荆教育和加州整合大学为我们提供如此专业的课程和优秀的学习平台。
了解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扫描二维码
填写“姓名+电话”
点击“报名咨询”